`
mmdev
  • 浏览: 12915263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1
  • 来自: 大连
文章分类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日本无线广告发展历程

 
阅读更多
2008年12月25日


uucun的张总分析了日本的无线广告发展历程,再结合了国内的一些情况,为大家分享下这次总结的报告:

第一阶段:i-mode广告 1999年日本第一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,在1999年推出了手机上网功能,i-mode就是其所代表的品牌。有一家日本公司D2C(全名:D2 Communications)独家代理了Docomo的官方网站i-mode的广告代理权,i-mode官网的广告是主要以卖位置广告为主。
D2C成立于2000年6月1日,是由NttDocomo和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共同出资成立的。

此模式雷同于移动梦网的广告代理,飞拓无线的定位。一家专业的无线广告公司,独家代理运营商的无线门户的广告代理权。

第二阶段:纯广告 2002年2002年开始,日本开始出现FreeWap,在日本称为“非官方网站”,与之对应的上述i-mode的官网就称为“官方网站”了。非官方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就是卖广告,当时日本也是借鉴PC互联网模式,以包月或CPM和CPC广告为主。那时候是日本FreeWap的高度成长期。

同样2005年中国也经历过一波FreeWap的鼎盛时期,VC大笔大笔钱砸下,流量就是一切,那个时候我们也经历过“只要有流量,不愁卖不掉”的疯狂时代。

第三阶段:Affiliate广告 2003年以纯广告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初创式FreeWap时代,在日本,只经历了1年的时间,马上开始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,那就是在日本无线业界觉有跨时代意义的Affiliate广告。那么Affiliate广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,我特意查了日本最大的网络IT词典[e-Words],原文翻译如下:Web网站和邮件杂志中放置可以链接到某企业的网站Link,用户一旦通过此Link访问该企业的网站,并发生“成为会员”或者“购买商品”等行为后,向放置此Link的网站主支付相应报酬的广告手法。

由此可见也就是我们目前所说的CPA,即成果报酬型广告。为了保证广告主的广告支出效果,掌控广告投放性价比,这种Affiliate广告至今仍是日本的最主流无线广告手段。也由此造就了一大批广告联盟公司的成功,其中DeNA、Adways、DAC、CaMobile等作为第一批无线公司在日本上了市。

目前国内的无线广告应该正处于此阶段,80%的广告开始转向成果型投放,也开始涌现一批强有力的联盟,其中具有代表的公司是Madhouse、赢点和优告。

第四阶段:P4P广告 2007年P4P=Pay for Performance,是去年开始在日本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无线广告,其实是效仿PC互联网的Google广告投放手法。根据不同的搜索关键字,在搜索的结果页面展现相应的不同广告(搜索联动型广告)和根据解析Web页面的内容,自动展现相应的广告(内容联动型广告)。2008年,日本的无线广告业界,P4P广告正式开始进入普及期,目前一般广告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1%,而P4P广告已经达到63%,日本最大的无线广告联盟DeNA也开发了专门的P4P广告联盟平台“Pocket Match”。

第五阶段:Rich广告 下一代广告日本已经有一些公司开始研究预测下一代的手机广告,把它称作Rich广告。比如在客户端内开发插件,在浏览客户端的同时,可以展现音乐、视频等流媒体广告,展现效果具有相当的震撼力。不过由于手机机型的不统一、开发技术门槛和网络速度等因素,目前此类型广告尚处于研发阶段,尚未在日本市场正式商用。

以上5个阶段,供目前中国的无线广告从业者参考,虽然WAPclick暂时停止业务,但是我们还是会回来的,衷心祝愿我们的历程可以超越日本,带动新一代无线广告的发展!

手机广告 adways, uucun, wapclick, 无线广告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